行业| 北斗出海:中国导航,步入国际化腾飞阶段

2024-11-13 09:15

今年9月第五十六颗、第六十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不仅巩固了北斗系统的全球服务网络,更预示着北斗系统服务性能的又一次飞跃。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生态的日益完善,中国北斗正在进入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新阶段。

01#北斗征程,璀璨华章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怀揣着对科学事业的信仰和热情,面对人才和技术装备的缺乏,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自主研发导航定位技术的征程。1994年,北斗导航总体方案确定,尽管面临资金短缺和技术难题,但中国的科研团队依然坚持不懈,终于在200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轨道卫星——“北斗一号”,实现了卫星导航领域的零突破。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北斗系统已经从最初的简单定位和信息发送功能,发展成为具备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如今,北斗系统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共同被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四大核心供应商。

02#设计先进 前瞻性强

 

北斗系统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在于其前瞻性的设计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北斗三号系统空间段采用地球静止轨道(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中圆地球轨道(MEO)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星座稳定性和服务可用性进一步提升。这使得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定位、导航和通信服务。

 

据小编了解,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面建成开通后,北斗系统完成了全球发射组网,具备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七类服务的能力,服务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2024年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各方人士汇聚一堂,观摩、研讨、交流,共谋卫星导航规模应用的未来。会议展示的北斗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表明,伴随通信、导航、授时、遥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算力和算法融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国际化发展的腾飞阶段。

 

例如,运用北斗三号系统的“独门绝技”短报文服务,国网株洲供电公司自动化终端实现了“全天候”在线,能够在30秒内完成无地面通信信号偏远山区的故障排查和处理。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已在工程建设、燃气安全管理、大型桥梁安全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3#多边合作,兼容共享

 

随着技术能力跨越式发展,北斗正在从“专一”测绘产品生产者向“全能”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过渡发展,北斗产品与服务走向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

北斗系统的国际化进程始于2012年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平台、组织交流活动,北斗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推广其应用。目前,北斗已经在世界主要地区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并根据不同国家的市场特点开展具有差异化的应用合作。

在系统层面

北斗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重点在多边平台开展系统间合作,促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共用;

在应用层面

重点推动区域性导航应用合作,推动解决北斗国际化过程中技术转移和技术适应性改造等问题。

 

截至2023年底,北斗系统已经加入了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搜救组织等国际组织,北斗相关产品得到了130多个国家与地区用户的认可。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北斗系统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影响力。

 

随着“全球南方”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将成为推动国际卫星导航市场转型和重塑的结构性力量。中国将继续深化卫星导航领域国际合作,拓展北斗海外应用服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北斗出海,不仅是中国导航技术的崛起,更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展现。这一成就不仅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北斗系统的国际化腾飞阶段,不仅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骄傲,也是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一大幸事。

-E N D-

内容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