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智慧景区3.0时代,看北斗如何重塑旅游体验?

2025-04-03 16:26

清明小长假要来了,

五一人挤人还会远吗?

当你第108次在景区哀嚎:

“你一句青春没有售价,

我在景区被挤得不上不下”

 
 

中国北斗系统连夜给

全国景区群发微信:

放着我来!

这个假期,

咱们不当丧尸围城的群演!

01景区管理痛点: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人流流量管理低效

景区高峰期人流密度超负荷,如故宫单日客流峰值达8万人次,传统人工疏导易引发拥堵与安全隐患。

☞交通调度滞后

山区景区观光车依赖人工调度,青城山景区曾因车辆调配不及时导致游客平均等待时间超过40分钟。

☞应急救援响应慢

亚丁景区曾在一年时间内发生27起游客迷路事件,传统搜救方式平均耗时6小时,救援效率亟待提升。

☞导览服务覆盖不足

大型景区人工讲解覆盖率不足30%,游客常因信息缺失错过核心景点,体验碎片化问题突出。

☞巡检盲区多,隐患难发现

传统景区人员巡检纸质记录低效,加上路线规划不科学,漏检率居高不下。设施老化、路面破损等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

 
 

02北斗应用:构建智慧文旅新生态

人流预测及分流决策

 

景区预约系统与北斗定位数据联动,实时统计在园人数,动态释放门票配额。同时,在景区入口、核心景点等区域部署支持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智能摄像头及传感器,结合游客手机信令数据(需授权),实时采集人流密度、移动方向等信息,管理者通过平台给佩戴北斗电子工牌或对讲机的景区工作人员实时下发调度指令,精准、高效地进行分流管理。

景区交通管理与调度

 

观光车搭载北斗车载终端,实时采集位置、运行轨迹、电池状态等数据,搭配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实时监测车辆位置与客流密度,动态优化运力分配,解决高峰期运力不足、低谷期资源浪费的问题,缓解景区运载压力。

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的200辆观光车搭载北斗终端,系统实时分析客流密度与车辆位置,动态调整发车频率,游客候车时间从40分钟缩至10分钟,车辆空驶率降低60%

应急救援:精准定位守护安全

 

游客租用便携式北斗终端(如人员定位器、手持定位终端、北斗三防手持机等),实时上报人员位置;遇险时可一键SOS报警,管理后台收到救援信号迅速响应救援。

据悉,西藏羌塘无人区探险者使用北斗卫星电话与终端,在无地面信号区域实现每小时位置自动上报,2024年成功救援5起自驾游客失联事件。

智能导览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多地景区开发了融合位置服务的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可通过“智慧北斗”系统获取实时位置导引,系统根据人流热力图为个体规划最优路线,当佩戴电子工牌靠近景点时,会自动触发语音讲解,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景区智慧巡检

 

在景区内,巡检人员手持北斗定位终端,按规划路线全面覆盖巡检区域,确保无遗漏。一旦发现景区内诸如设施损坏、路面塌陷等有隐患地点,可即刻通过定点打点功能上报。相关数据实时回传至管理后台,助力景区迅速掌握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全方位保障游客游览安全与舒适体验。

当前,北斗系统正与AI、5G等新兴技术深度耦合。不仅解决了传统文旅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更催生了AR导览、无人配送、智能探险等新业态,构建了覆盖导览、交通、环保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据《中国智慧文旅发展报告》预测,到2025年,90%的5A级景区将实现北斗技术全覆盖,带动行业综合效益提升120亿元当科技赋能遇见绿水青山,这场数字化变革终将让“诗与远方”抵达更可持续的未来。

- END -